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楊曉露 張爽
“我怕家里人感染,,去藥房買了1000多塊錢的藥,有退燒的也有止咳的,,不管有沒有用先備上,。”近期不少人開始“囤藥”,,家住大連的朱莉(化名)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不只是這次疫情,每次孩子開學或者全家外出旅游前,,不管家里有沒有藥,,都會再次采購一波,但大多數(shù)藥最終都派不上用場,。
12月10日,,北京市某相鄰的兩家藥房外市民排起長隊。健康時報張爽 攝
在家多備一點藥,,吃藥解決就盡量不去醫(yī)院了
家住北京的李梅(化名)就去藥店囤了將近900元的藥品,,李梅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這次其實相當于提前買出來了4次的感冒藥,,包括感冒沖劑,、板藍根、阿莫西林,、頭孢等常見的感冒,、消炎類藥物。“只是因為家里有親戚‘陽’過,,所以想著在家多備一點藥,,要是真的出點問題,,能在家里吃藥解決就盡量不去醫(yī)院了。”
李梅囤的近900元藥品,。受訪者供圖
最近兩周,,李梅和她的愛人、女兒都陸續(xù)感染了,。當記者問到囤的這些藥是否都派上了用場,,李梅表示:“除了感冒沖劑,其實都還沒吃,。真正感染了才知道,,頭孢這些都是消炎藥,不是抗病毒的,,其實用不上,。而布洛芬這些藥物家里一直都有,也不是這次才囤的,。”
囤過的藥沒有派上用場,,最后都去了哪里?李梅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之前家里囤的藥也經常過期了還沒吃完,,最后只能扔掉,。
“我有定期處理過期藥的習慣,沒用的過期藥就扔進垃圾桶了,。”幾位囤藥的受訪者不約而同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心理康復科主任劉松懷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他接診的一位患者買了將近100片布洛芬,,儲備了足夠多的藥物,,心里才覺得踏實。
事實上,,一般發(fā)燒到38.5℃以上才需要吃一片退燒藥,,一般燒2~3天,每天最多吃兩片,,一個人一次發(fā)燒大多只需要6片藥,。而一盒布洛芬大多數(shù)為24片裝,僅僅一盒就夠一家四口一次感染所用,。
劉松懷介紹,,囤藥主要是出于三種心理,一種是對疾病的焦慮和恐慌,;還有一種人是先天缺乏安全感,,因此喜歡通過“囤東西”來獲得這種安全感;還有一種就是從眾心理,看到大家都囤藥,,害怕自己買不到藥,,所以會跟風囤藥。“非理性的囤藥造成的藥品緊缺,,會帶來更大的社會恐慌,,希望大家理性囤藥,如果有多余的藥品可以跟身邊的人分享,。”
把藥品留給有需要的人
“囤藥”過期就面臨著如何處置的問題,,隨意丟棄不僅浪費藥品還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而吃過期藥,,又可能出現(xiàn)治療效果不佳甚至是藥物中毒的情況,。
據(jù)《中國家庭過期藥品回收白皮書》披露,我國約有78.6%的家庭備有小藥箱,,其中30%~40%的藥品超過有效期3年以上,,但80%以上的家庭沒有定期清理藥箱的習慣,全國一年產生的過期藥品約1.5萬噸,。
北京醫(yī)院藥學部主任藥師,、國家藥典委員會委員金鵬飛向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介紹,過期藥品由于不能保證藥品質量,,是不建議服用的,,服用過期藥品的危害,也是因藥而異,。“像連花清瘟,、雙黃連等中藥制劑,過期了就不建議使用,,但如果疫情期間情急之下吃了,,也沒有證據(jù)表明會產生毒性較強的物質,。但有些過期藥品會產生毒性物質,,如阿司匹林(乙酰水楊酸)會水解成水楊酸,服用后可能導致頭痛,、眩暈,、耳鳴、視聽功能減退,、精神錯亂,、驚厥甚至昏迷等‘水楊酸反應’。”
金鵬飛也表示,,盲目囤藥增加了管理難度和安全風險,。疫情之下,中成藥和解熱鎮(zhèn)痛藥不是說不能備,但一定要以夠用為度,,特別是在藥品供應緊張的情況下,。如果囤藥過期不應該隨意丟棄,如果社區(qū)有集中的藥品回收活動或專設有過期藥品回收箱,,最好通過這些途徑處理,。
這次,李梅也決定把藥物好好利用起來,,不再讓它們像往常一樣“躺”在家里過期,。“最近時期特殊,很多藥品購買都不方便,,我們社區(qū)群里大家就特別溫暖,,誰家缺抗原,有富裕的人就會勻一個,;沒有布洛芬的,,在群里說一聲也都能得到幫助。所以,,如果之后誰家缺什么藥,,這些藥可以給鄰居們送去。”
(運營:齊鈺)
網(wǎng)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