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王艾冰)“在我開始成為廚師的第二年,我就開始在每年的助殘日當(dāng)天給周圍的20多位殘疾人送上我自己做的飯,,除了給他們送飯,,我最想告訴他們的是,一定不要因為自身的殘疾,,放棄自己的夢想,。”6月21日,腦癱小伙李湲湲苦練十年成廚師后助殘的故事引發(fā)關(guān)注,。
他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雖然我是一個腦癱患者,但是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就想成為一個廚師,。”而這個夢想,在李湲湲28歲的時候,,照進了現(xiàn)實,。
李湲湲在“炒雞”。受訪者供圖
李湲湲來自貴州畢節(jié),,剛剛出生的時候,,因為母親難產(chǎn)缺氧致腦癱,“在我剛剛懂事的時候,,就記得行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連吃飯都需要父母來喂我,雖然媽媽堅持讓我上學(xué),,但是因為我自己走路會一直摔跤,,所以上下學(xué)路上,都需要媽媽來背我,,即使那樣,,我的腿部還是經(jīng)常摔出一塊又一塊淤青。”李湲湲回憶,,那個時候,,印象最深刻的是媽媽那句,“雖然你先天有一些殘疾,,但你也要靠自己的努力好好生活,。”
再長大一點,李湲湲開始在媽媽的鼓勵下,,學(xué)著做一些家務(wù),,在這個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自己很喜歡做飯,,“雖然我最開始的時候,,顛勺都顛不穩(wěn),,但是我告訴自己一定要克服,因為我真的很喜歡做飯帶給我的成就感,,每當(dāng)別人夸我做的飯好吃的時候,,我就由衷的開心。”李湲湲說到,。盡管沒有經(jīng)過專業(yè)的培訓(xùn),,但是熱愛下廚的他通過自己不斷的練習(xí)、不斷的克服手部無力等困難,,在2017年開了自己的第一家“炒雞外賣餐廳”,。
“最開始,我只是在家里炒,,然后通過微信賣,,之前微信好友只有幾十個人,但是在我開始做炒雞外賣的第一天,,我的微信就有了500個好友,。”李湲湲開心的說到,很感謝那個時候幫我宣傳的父母和朋友,,現(xiàn)在,,我通過炒雞,每個月都有3000多元的收入,,因為這些年一直是我和媽媽來經(jīng)營這家“外賣餐廳”,,所以飯點的時候會很忙,又加上自己行動很受限制,,有時也會有很沮喪,、著急的時候。
“每當(dāng)這個時候,,我就告訴自己,,之前那么難都過來了,這點困難算什么,。”李湲湲笑著說道,。2018年全國助殘日,,開外賣餐廳第二年的他開始自發(fā)的給周圍社區(qū)的殘疾人朋友們送去自己做的炒雞或蒸雞,,一送就是5年。
“因為我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一份穩(wěn)定的收入,,我就想通過這樣一個形式,告訴身邊的殘疾人,,不要因為自己身體上的一些缺陷而放棄追逐夢想,。”李湲湲笑著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不管是做廚師還是幫助殘疾人,我都會一直堅持下去,,因為這樣的舉動,,現(xiàn)在我走在街上,都會有很多人給我打招呼,。
雖說,,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招呼,但是對于李湲湲來說,,“那是我最感動的時候,,因為每一次招手,都會讓我覺得自己這30多年,,走出了殘疾人自己的風(fēng)采,。”
(運營:周欣雨)
網(wǎng)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