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時報記者 王艾冰)“誰說留不住歲月,,神采奕奕煥新生。”伴隨著這一自創(chuàng)的的歌曲,,杭州市一廣場上近20位老人在一位年輕人的帶領下跳起了“不一樣”的廣場舞,,單腳獨立練平衡、交叉對手指練手部精細運動……帶領他們跳舞的是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放射科主治醫(yī)師羅驍,,他在很多社交媒體上還有另一個名字,叫作羅夕夕博士,,而這個名字也代表了他的另一個身份,,“我想用自己的力量,讓更多的中老年人開始了解和預防阿爾茲海默病,。”羅驍告訴記者,。
羅曉和老年人進行交流,,受訪者供圖。
阿爾茲海默癥,,就是老百姓們俗稱的“老年癡呆”,。據國際阿爾茲海默病協會的報告顯示,每3秒鐘,,全球就有一位阿爾茲海默病患者產生,,我國每年平均有30萬新發(fā)病例。我國80歲以上的老年群體中,,有11.4%的老人患有阿爾茲海默病,。
“我從研究生階段就開始從事老年癡呆的影像學診斷,因為這個方向需要在人體進行,,所以一直在不停的招募老年人,也在不停的跟老年人打交道,。”羅驍說到,,也正是因為這樣,我了解到,,老年人有他們獨特的思維方式和溝通方式,以前我們做的研究大多需要發(fā)論文,,有時候還要發(fā)在外文期刊上,,這也就意味著老年人根本讀不到這些他們需要的知識,而且在醫(yī)院中,,我見到的老人大多都是中晚期的病人,,根本沒有什么好的手段能夠幫助他們延緩病情,。
基于此,羅驍下定決心,,除了要進行比較科學的研究外,,還要采用一些老年人聽得懂的語言,幫助他們認識老年癡呆,。“其實40%的導致老年癡呆的因素是可以通過預防避免的,運動和社交對于預防老年癡呆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也一直在試圖通過不同的方式,宣傳運動和社交的重要性,。”羅驍告訴記者,,2年多的時間,我已經做了將近500個關于阿爾茲海默癥的科普視頻,,很多都是沒人看的,但是我一定會堅持下去,。
“我的目標是讓中國阿爾茲海默病的拐點盡快到來,,雖然這件事不是我一個人能做到的,但我一定會堅持。”羅驍堅定的說,,很多國家老年癡呆的發(fā)病規(guī)律都是隨著平均年齡的上漲持續(xù)上升,但是當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以后,,人民的健康意識會跟上,,隨著意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發(fā)病率會出現拐點,,從而發(fā)病率也會有所下降,,目前一些醫(yī)療水平較好的拐點已經出現了,,希望我們國家的拐點也能盡快到來。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