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時報 劉曉旭)“感染過新冠肺炎的患者,,體內的抗體水平更高,,甚至比通過打疫苗獲得的抗體含量更高,,對于這部分群體而言,,反而不容易再次感染,,數據也表明復陽患者基本不具備感染性,。” 7月12日,,香港大學生物醫(yī)學學院教授,、病毒學家金東雁接受健康時報采訪時表示,。
近日,媒體報道,,上海宣布全面復工復產后,,對復陽人員的密接者采取“2+5”管控措施,一些企業(yè)主普遍擔心一旦招聘的康復者復陽,,會對企業(yè)生產經營造成影響,。
上海企業(yè)復工復產。新華社記者金立旺攝
金冬雁告訴健康時報,,所謂“復陽”有四種情況:一是部分群體可能存在免疫缺損,,因此會有持續(xù)性感染的情況,此類情況多存在于年老體弱者,、艾滋病人及接受器官移植者,;二是留存在人體內的新冠病毒一直都沒有被清除或清除干凈;三是極少部分人可能會出現的病情反跳情況,;四則是一些感染者胃腸道中存在少量病毒,。
“二至四種情況造成的復陽傳染性非常低。”金東雁表示,,對于免疫缺損的情況,,需要通過多次接種疫苗直至免疫缺損者也出現較高水平的中和抗體。剩下三種情況則是患者檢測結果呈陰性之后,,又發(fā)現了一些病毒基因或抗原呈陽性,,但一般這時檢測出來的病毒載量都很低,“多是一些病毒的基因碎片,。”
新版防控方案已明確復陽患者管理方案
在新冠疫情初期,,有關新冠病毒“復陽”的討論就絡繹不絕。金東雁告訴健康時報,,之前一段時間 “復陽”之所以引起大家警惕,,就在于大家無法明確復陽患者是否具有傳染性,,以及傳染性究竟有多強。“隨著對病毒了解的加深,,我們發(fā)現對于‘復陽’患者而言只需觀察ct值即可,,不應單純依賴核酸檢測結果。”
6月28日發(fā)布的最新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已經細化了“復陽”患者的管理標準——無論有無呼吸道癥狀,,當核酸檢測Ct值≥35時,,無需管理和劃定密接者。
方案規(guī)定,,一旦“復陽”患者出現發(fā)熱,、咳嗽等臨床表現,或 CT影像學顯示肺部病變加重,,應立即轉運至定點醫(yī)療機構,,根據病情進行分類管理治療。此時,,如果核酸檢測Ct值≥35,,無需對其密切接觸者進行追蹤和管控;如核酸檢測Ct值<35,,應判定和管控與其共同居住,、共同工作等接觸頻繁的密切接觸者,無需判定密接的密接,。
深圳市疫情防控公共衛(wèi)生專家組組長、深圳市第三人民醫(yī)院院長盧洪洲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訪時表示,,新冠病毒感染者初篩或確診的新冠病毒陽性患者核酸Ct值大多低于25,,目前的證據來看復陽患者Ct值大于35是沒有傳染性的。“復陽患者沒有任何呼吸道癥狀時,,就可以正常參加工作和生活,,無需進入定點醫(yī)療機構或是方艙醫(yī)院,也沒必要對重點人員和相關場所進行管控,,沒有必要組織區(qū)域核酸檢測,。”
“通過測定ct值來確定重點人群,而不僅僅看核酸檢測結果來劃定復陽患者及密接人員的管理辦法,,才能讓有限醫(yī)療資源服務更多有需要的人,。”金東雁表示。
(運營:荊雪濤)
網友評論